当前位置: 首页 > 专业建设 > 特色专业

服务专业群建设

发布时间: 2025-02-20 17:12

一、引言

   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,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需紧密贴合产业发展需求,服务专业群作为培养服务业领域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载体,其建设成效关乎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。本报告聚焦于旅游管理、婴幼儿托育与管理、高速铁路客运服务、空中乘务这四个专业所构成的服务专业群,深入剖析其建设情况,旨在总结经验、发现问题,并提出针对性的发展策略,以推动服务专业群的高质量发展。​

二、服务专业群建设现状

(一)专业设置与产业对接情况​

   旅游管理专业: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,尤其是全域旅游、智慧旅游等新模式的兴起,旅游管理专业积极调整课程设置。引入了旅游大数据分析、智慧旅游运营等新兴课程,以适应产业数字化转型需求。与本地多家知名旅行社、景区建立合作关系,共同开发特色旅游线路设计、旅游市场营销等实践课程,使学生所学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。​

   婴幼儿托育与管理专业:为应对日益增长的托育服务需求,该专业依据国家托育服务标准和行业规范,构建了涵盖婴幼儿身心发展、健康照护、早期教育等方面的课程体系。与多家优质托育机构合作,建立实习实训基地,开展订单式培养,确保学生毕业后能迅速适应岗位需求。​

   高速铁路客运服务专业:紧扣高铁行业快速发展的趋势,专业课程设置涵盖高铁乘务服务、车站客运组织、高铁票务管理等核心内容。与各大铁路局及相关企业合作,邀请企业专家参与课程开发与教学,及时更新教学内容,使学生掌握最新的行业标准和服务规范。​

   空中乘务专业:依据民航业的发展动态,专业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航空服务礼仪、客舱服务技能、应急处置能力等。与航空公司、机场等建立紧密合作关系,开展乘务员岗位培训、模拟客舱实训等实践教学活动,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。​

(二)师资队伍建设​

   旅游管理专业:师资队伍中既有具备丰富理论知识的在职教师,也有来自旅游企业一线的资深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。教师队伍积极参与行业培训、学术交流活动,不断更新知识结构,提升专业水平。部分教师参与旅游规划、景区运营等实际项目,将实践经验融入教学中。​

   婴幼儿托育与管理专业:专业教师具备教育学、心理学、护理学等多学科背景,且部分教师拥有托育机构工作经验。通过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托育行业培训、学术研讨会等活动,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。同时,邀请托育领域专家来校开展讲座、指导教学,拓宽教师视野。

​   高速铁路客运服务专业:教师队伍中既有长期从事交通运输专业教学的骨干教师,也有从铁路企业引进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。教师通过参加铁路行业培训、参与企业实践项目等方式,不断提升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。此外,还与其他院校的相关专业开展教学交流活动,学习先进教学经验。​

   空中乘务专业:专业教师大多具有民航从业经历,熟悉航空服务流程和行业标准。通过选派教师到航空公司挂职锻炼、参加民航系统培训等方式,确保教师掌握最新的行业动态和服务技能。同时,邀请航空公司资深乘务员、培训师等来校授课,丰富教学内容。​

(三)实践教学条件​

   旅游管理专业:校内建有旅游综合实训中心,包括模拟旅行社、旅游电子商务实验室、导游模拟实训室等,为学生提供仿真的实践环境。与多家知名旅游企业合作,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,学生可在真实工作场景中进行实习,积累实践经验。​

   婴幼儿托育与管理专业:校内设有婴幼儿照护实训中心,配备了先进的模拟婴儿设备、幼儿教育教学用具等,用于开展婴幼儿生活照料、健康护理、早期教育等实践教学活动。与多家优质托育机构建立合作关系,作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,学生可在实习中了解托育机构的运营管理模式,提升实践能力。​

   高速铁路客运服务专业:校内建有高铁模拟车站、动车组模拟车厢等实训设施,模拟真实的高铁车站和列车环境,开展客运服务、乘务服务等实践教学。与各大铁路局及相关企业合作,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,学生可在实际工作岗位上进行实习,熟悉高铁行业的工作流程和服务标准。​

   空中乘务专业:校内建有模拟客舱实训中心,配备了与真实飞机客舱相同的设备设施,用于开展客舱服务技能训练、应急处置演练等实践教学。与航空公司、机场等合作,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,学生可在实习中接触真实的航空服务场景,提升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。​

(四)人才培养模式改革​

   旅游管理专业:实施 “工学结合、项目驱动” 的人才培养模式。以实际旅游项目为载体,将课程教学与项目实践相结合,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。例如,组织学生参与旅游景区的规划设计项目、旅行社的旅游线路推广项目等,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。

   ​婴幼儿托育与管理专业:推行 “校企协同、双导师培养” 的人才培养模式。学校与托育机构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,校内教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学生学习和实践。在教学过程中,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,通过企业实习、案例教学等方式,使学生熟悉托育服务的各个环节。​

   高速铁路客运服务专业:采用 “订单培养、工学交替” 的人才培养模式。与铁路局、高铁运营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,根据企业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。学生在校学习期间,定期到企业进行实习,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。同时,企业专家参与教学过程,确保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符合企业岗位要求。​

   空中乘务专业:探索 “院校与企业双主体” 的人才培养模式。学校与航空公司共同承担人才培养任务,在课程设置、教学内容、实践教学等方面紧密合作。学生在校完成基础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后,到航空公司进行实习和培训,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乘务员的无缝对接。​

三、存在的问题与挑战​

(一)专业群协同效应不明显​

   虽然四个专业同属服务专业群,但在课程设置、实践教学、师资队伍等方面的协同合作不足。各专业之间的课程关联性较弱,缺乏跨专业的综合性课程,难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。在实践教学方面,实训基地的建设和使用缺乏统筹规划,资源共享程度低,未能充分发挥专业群的整体优势。师资队伍方面,教师之间的跨专业交流与合作较少,难以形成协同创新的教学团队。​

(二)产教融合深度有待加强​

   尽管各专业都与相关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,但产教融合仍停留在浅层次。企业参与专业建设的积极性不高,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、课程开发、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参与度较低。校企合作大多集中在学生实习、兼职教师聘请等方面,缺乏深度的产学研合作项目,未能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和技术优势,提升专业群的建设水平。​

(三)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短板​

   “双师型” 教师比例有待提高:部分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经验,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脱节,难以满足实践教学需求。虽然学校采取了一些措施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,但由于时间安排、企业接纳能力等因素的限制,效果不尽如人意。

   ​新兴专业和跨学科专业教师短缺:随着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和新技术的广泛应用,旅游管理、婴幼儿托育与管理等专业对具备数字化技术、人工智能等知识的复合型教师需求增加,但高职院校在这方面的师资储备不足。此外,专业群建设需要教师具备跨专业教学和研究能力,但目前教师队伍在这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升。​(四)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改革滞后​

   课程体系不够完善:部分课程内容陈旧,未能及时反映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和技术应用。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和前瞻性,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和专业群的整体建设目标。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的比例不够合理,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,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。​

   教学方法单一:在教学过程中,部分教师仍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,缺乏互动性和创新性。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不够充分,未能有效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。在实践教学中,教学方法缺乏多样性,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。

四、发展策略与建议​

(一)加强专业群协同建设​

   优化课程体系:开发跨专业的综合性课程,打破专业壁垒。例如,开设 “服务行业综合管理”“服务营销与客户关系管理” 等课程,整合各专业知识,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。同时,加强各专业课程之间的衔接与融合,构建系统的课程体系。

   ​整合实践教学资源:统筹规划实训基地建设,打造共享型实训平台。整合旅游管理、婴幼儿托育与管理、高速铁路客运服务、空中乘务等专业的实训资源,实现实训设施的共享与高效利用。例如,建设服务产业综合实训中心,涵盖不同专业的实训区域,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实践环境。​

   促进师资队伍协同发展:鼓励教师跨专业教学与合作研究,建立专业群教学团队。通过开展教学研讨、联合科研项目等活动,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协作,提升教师的跨学科教学能力。同时,加强教师培训,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。​(二)深化产教融合​

   创新产教融合模式:探索多样化的产教融合模式,如共建产业学院、现代学徒制、订单班等。与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,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、开发课程、建设实训基地,实现校企协同育人。例如,与旅游企业共建旅游产业学院,与托育机构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,与航空公司、铁路局等签订订单培养协议。

   ​激发企业参与积极性: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激励机制,通过政策引导、资金支持等方式,激发企业参与专业群建设的积极性。例如,对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、项目支持等政策,鼓励企业在人才培养、技术研发、实习就业等方面与学校深度合作。​

   加强校企沟通与合作:建立常态化的校企沟通机制,定期召开校企联席会议,交流人才培养、技术研发等方面的信息,共同解决合作中遇到的问题。学校及时了解企业的技术创新需求,组织教师开展科研项目,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;企业为学校提供实习实训岗位、兼职教师等资源,实现校企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。

(三)加强师资队伍建设​

   加大 “双师型” 教师培养力度:制定完善的 “双师型” 教师培养计划,通过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、参与企业项目实践、邀请企业专家来校讲学等方式,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。同时,建立 “双师型” 教师评价机制,将教师的实践能力和企业工作经历纳入绩效考核体系,激励教师积极提升自身的 “双师” 素质。​

   优化师资队伍结构:加强新兴专业和跨学科专业教师的引进与培养。通过招聘、培训、进修等方式,打造一支既懂专业理论又掌握实践技能的复合型师资队伍。例如,为满足旅游管理专业数字化转型需求,引进具有信息技术、大数据分析等专业背景的教师,并组织现有教师参加相关培训,提升教师的跨学科教学能力。​

   建立教师发展支持体系: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的平台和资源,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、课程开发、科研项目等活动。建立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中心,开展教学培训、教学观摩、教学竞赛等活动,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。同时,加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,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,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归属感。​

(四)推进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改革​

   完善课程体系:根据行业发展需求和专业群建设目标,优化课程设置。及时更新课程内容,将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、技术应用和实践案例融入课程教学中。加强实践课程建设,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,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。同时,注重课程的系统性和逻辑性,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。

   ​创新教学方法:积极推广项目式教学、案例教学、情境教学、小组合作学习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,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。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,如在线课程平台、虚拟仿真教学软件、多媒体教学资源等,丰富教学手段,提高教学质量。在实践教学中,采用任务驱动、项目导向等教学方法,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专业技能。​

   加强课程评价与反馈: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,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。通过学生自评、互评、教师评价、企业评价等多种方式,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。及时收集学生和企业的反馈意见,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优化,不断提高教学质量。​

五、结论​

   服务专业群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,关乎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,以及服务业的发展需求。通过对旅游管理、婴幼儿托育与管理、高速铁路客运服务、空中乘务专业组成的服务专业群的建设现状分析,我们看到了在专业设置对接产业、师资队伍建设、实践教学条件搭建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取得的成绩,但也面临着专业群协同效应不明显、产教融合深度不足、师资队伍短板以及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滞后等挑战。未来,需通过加强专业群协同建设、深化产教融合、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推进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改革等策略,不断提升服务专业群的建设水平,为服务业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,助力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。

友情链接

联系方式

地址: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海通镇通海路3号

电话:0515-82314629 -- 0515-82314618

邮编:224300

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:2025/03/31 08:44:52